近日,有媒体注意到,腾讯新闻于7月5日发布了数字藏品业务调整公告,称因业务模式调整转型,自2022年7月1日起,腾讯新闻将暂停数字藏品的售卖服务,用户可以在腾讯新闻APP中的“数字订单”页面查看已经购买的藏品。此前,该平台并未开放二级交易平台,在发行页面的评论区,已充满用户“退款”等相关言论。数藏行业一边是市场火热前行,另一边则是巨头的急流勇退,个中缘由,值得把味。
什么是数字藏品?
虽然行业火爆,但对于数字藏品的准确定义,尚未能达成行业共识。不少人认为,数字藏品是一种通过区块链技术,获得唯一凭证的数字化作品或艺术作品。但也有人觉得,数字藏品是非同质化通证(NFT)在国内的名称,是国内市场玩家试图在合理合规的情况下,根据国外NFT玩法,打造出本土化的“替代品”。什么是NFT?NFT意为非同质化通证或代币,Non Fungible Token 的缩写,本质是由智能合约创建、维护、执行的非同质化数字资产的通证。本质就是依靠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通过分布式共识、去中心化以及加密技术,做到数字资产的链上确权,达到不可篡改、不可盗版、智能执行交易的目的。那是谁成就了NFT?无可争议的是以太坊!简单来说,NFT 通过智能合约ERC-721、ERC-1155 等标准合约形式(不同区块链合约标准不同)部署在以太坊等区块链上(主要存储在公链以及联盟链上),NFT 所具有的唯一公开、不可篡改、可交易等属性均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藏品则是依靠NFT实现数字资产的链上确权,简单理解,就是NFT是技术,数字藏品是在此技术基础上制造出来的作品,这个商品兼具分布式共识、不可篡改、不可盗版、智能执行交易合约等特点。如果将数字藏品视为一个行业,则行业内的玩家分别应该有内容生产端、技术服务端、资产流通端等不同的主体。内容生产端几乎没有什么门槛,任何人都可发行。比如说,国外匿名艺术家Pak创作的NFT产品《TheMerge》,售价为9180万美元(约6.1亿元),这是目前NFT作品中成交额最高的一件作品。至于技术服务端,则多为互联网公司基于NFT技术所打造的作品赋权服务,只有经过上链的作品才真正具有数字藏品价值的特点。再有,就是资产流通端,即数字藏品的交易和流通服务商。目前我国国内是禁止通过设置二级渠道来交易和流通相应数字藏品的。巨头在此时的急流勇退,有很大可能是忌惮市场过热会导致监管落下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数藏市场中,部分草根玩家的“一夜暴富”让许多互联网大厂无法按捺,于是,阿里的鲸探、腾讯的幻核、百度的百度超级链等为代表的巨头们,一出手将整个数字藏品赛道带到了新的热度。这些互联网巨头们也曾模仿国外的NFT发布平台,他们不但参与到数字作品的发布中,也会提供数字藏品的售卖渠道。于是,在BAT巨头的刺激下,数字藏品彻底火爆,各类玩家层出不穷,也许互联网巨头还忌惮合规监管,逐渐封禁数字藏品的售卖渠道,但许多中小玩家则抱着“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想法彻底放飞自我,纷纷通过拍卖、二级交易、限购哄抢等方式拉升数字藏品的价格,更有甚者则利用数字藏品作为锚定资产开发金融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后关网跑路。虽然行业中将NFT上链的作品定义为数字藏品,但该等作品根本不具备“藏品”的价值。我们都知道,藏品应当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其作者、年份、文艺属性等等因素均是影响其价值的关键。严格意义上讲,数字藏品技术含量不高而且收藏价值有限,火爆的背后都是“一夜暴富”的心理作祟。“来钱快”、“赌一把”、“薅羊毛”的想法驱使下,大量年轻用户群体玩起了“击鼓传花”的财富游戏。根据相关报告,目前数字藏品市场的消费主力军还是80后和90后。在所有的购买过数字藏品的用户群体中,80后和90后的占比高达78.26%。正是这个群体,成就了数字藏品行业,同时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市场火爆的背后,逐渐增多的跑路平台和投资陷阱已经愈演愈烈。许多中小平台依然是踩着监管红线而跳舞。由此暴露出来的法律风险未来将是监管者面临的一道难题。许多号称正规的数藏平台未必真实配备相应的区块链,或者其上线的区块链也并未真正的联盟链。数藏作品的核心在于NFT的赋权,如果平台运营过程中仅仅是靠NFT噱头博流量、割韭菜,那此类平台极有可能引起诈骗或非法经营的嫌疑。从事数藏业务,根据不同的玩家所在的行业,也要具有一定从业资质作为基本要件。如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ICP备案、网络出版服务许可、网络文化经营许可等等。如果不具备前述资质而“硬上”,最终可能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或惹上“非法经营”的罪名。虽然数藏内容生产者没有什么门槛,而且NFT能从技术上保证作品能溯源、防篡改、防盗版,但数字作品上链之前的版权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也是当前许多数藏平台存在的风险。如今年5月28日,徐悲鸿先生就在网络发声,就部分数藏平台私自发售以徐悲鸿先生为名义的作品表示愤怒,实际上该等作品根本与徐悲鸿先生无关,该等事件不是个例,虽然NFT能从技术上解决盗版、侵权等问题,但依然无法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侵权情况的发生。再者,就是许多数藏内容生产者搬运、二创其他优秀作品形成自己的数字藏品,而该等侵权行为依然不能够通过技术一次性解决。区块链本身去中心化、分布式共识的特征才是优秀的关键,但如果数藏作品依然在底层创作上还得依靠版权局的话,那只能是一件简单的数字作品,无关NFT、区块链什么事情。资产的定价核心在于流通,只有流通才能凸显市场的作用和价值,数藏作品亦如是。但我国监管部门吸收前些年P2P行业、虚拟币行业的经验,一开始就以各类部门、地方性文件或自律性文件向市场传达禁止利用数藏行业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的态度。设立二级交易市场本质上是将数藏作品证券化、金融化,按照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逻辑和特征,相信如果二级交易合法化,那我国的数藏交易所很可能是行业里最类似赌场的存在。当然,部分数藏平台利用拍卖、寄卖等方式帮助用户实现数藏作品的流转,但在过程中许多违规操作也使得此类做法存在许多法律风险。如部分数藏平台与拍卖机构沆瀣一气,利用信息差提升交易量和价格,借此割韭菜;也有部分数藏平台私下提供回购承诺等方式,向用户传达一种微赚不赔的幻象。此类情况,最终将给这个行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风险。最后,数藏虽然火,但作为从业者或者参与者,一定要从合规和发展中寻找平衡。既不能以合规为名,全盘否决该行业,也不能以发展为由,蒙眼狂奔,不撞南墙不回头。创新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但我国传统智慧中的守正出奇还是值得大家参考的,保持一颗正向的初心,才是这个行业能够长久的根本。毕竟,币圈的沉浮也才是不久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