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也是人们在平时法律诉讼中较为关注的要点。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
法律上,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但是可能有些人还是会比较懵,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要想搞清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要先明白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和诉讼时效中止。
我们就拿借款合同举例来说,假如甲公司找张三借了10万元,双方约定2024年7月1日归还。到了还款日期,甲公司却拒绝还款,此时就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了。诉讼时效默认为3年,也就是说截止到2027年7月1日,张三都可以起诉甲公司还钱。
那如果张三忘了借款这事,并没有主张甲公司还款。事过两年后,张三突然想起来甲公司借款的事儿,于是在2026年7月1日,向甲公司主张还款,此时诉讼时效就会发生中断。诉讼时效会在张三主张债权的这一瞬间重新计算。那么,截止到2029年7月1日之前,张三都可以向法院起诉甲公司还款。也就是说,每三年周期内主张一次债权,就可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一次,但是无论中断多少次,最多只能到2043年7月1日,这就是最长诉讼时效20年。
那么,在20年后,张三的债权就会变为自然债权了。如果20年后,张三向甲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还钱,甲公司可以主张诉讼时效已经过期,法院就可能驳回张三的诉讼请求。
此外,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还有,甲公司主动要求履行债务,张三向法院起诉等等。那诉讼时效中止一般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为一些其他原因,例如不可抗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别人控制等等,导致权利人客观上受到阻碍无法提起诉讼,这时,诉讼时效就会相应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