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加班,是很多当代职场人最常遇到的话题之一,相信每个打工人都对加班深恶痛绝。很多人也都了解过,加班就是违法的。一听到加班就联想到违法、压榨等词汇。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我国《劳动法》里有没有合法“加班”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以上规定说明,其实加班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超出了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只要在合理协商后的合法时间范围内的加班,都属于合法延长工作时间。不过延长工作时间,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公司也是要付给劳动者相应劳动报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很明显996工作制是违法行为。如果企业存在强制劳动者超时加班、不支付或少支付加班费、隐性加班等行为,则涉嫌违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加班本身并不是绝对违法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和时限,但违法加班则会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