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每天社交平台上各种大瓜、猛料层出不穷,很多人看到后,在吃瓜的同时,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转发扩散,然而却忽略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未经官方证实的网络谣言,引发网民关注讨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024年1月29日,在中央网信办启动的“清朗·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明确将网络造谣、传谣定为重点整治对象。
那么,网络造谣、传谣到底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我国网络已经实名制的背景下,在网上图一时嘴快,触犯法律,引来牢狱之灾,太不划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实施任何造谣、传谣活动,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大家在使用网络空间的同时,都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力义务,自觉规范网上言行,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携手共筑清朗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